第147章 巡查盐库-《大明:我的姑父是朱棣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溥洽非常委婉的回复。

    他的意思很明确,与建文帝见面免谈,底牌也不可能亮相。

    言外之意就是还需要考察。

    “那好吧,我们静等大师这边佳音,告辞。”

    多说无益。

    茅大芳拱了拱手,又从假山后面的一个密道,离开了。

    说来也巧,当初太祖高皇帝下旨重建鸡鸣山时,茅大芳作为都察院给事中,参与工程验收督察。

    所以,鸡鸣山大部分的逃生密道,他是知道的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明朝行政管理体制,基本上是中央集权下的区域首领负责制,逐级治理。

    唯独盐运和税政,属于双重辖制。

    即中央和地方的双轨制度。

    淮安府盐运局,接受淮安府署辖制。

    盐运局衙门首领叫总监,从四品衔,比府丞吴清风的五品官衔还高一级。

    总监古宝权今早刚到衙门一会,便下令到盐储所巡视工作。

    盐运局衙门事务繁多,重点在盐运调拨,他很少来这个盐运属衙。

    可眼下为了完成府署下达的食盐收购任务,他也是煞费苦心。

    古宝权是汝南世家,梅氏是世家头族,各家都得视梅氏马首是瞻。

    知府梅辰是汝南侯,驸马爷梅殷的侄子。

    所以,梅知府的话代表梅氏家族,大家必须得听。

    淮安盐运局总监是个肥差,不知有多少双眼睛,都盯着这个位置。

    不过话又说回来,能坐上盐运总监这个位置,没有一点道行,肯定不行。

    他突然到访盐储所,里面的大小官吏,见到首领大人来了,就像老鼠见到猫似的,个个低眉顺眼地垂立着。

    一名库头,手捧着帐簿开始向古宝权汇报这些天的收盐情况。

    “……昨日收盐共计五万二千三百斤。”

    “王家盐庄,上盐二万斤,品质优良,收价二十五文/斤,记银五百两。”

    “刘家盐庄,上盐二万七千百八十斤,品质良好,收价二十文/斤,记银…”

    “朱桥镇…”

    念到最后一条,这名库头有些停顿,但片刻之后还是念了出来。

    “山阳县朱桥镇的一家新盐户,上盐五千二百斤,品质极好,收购价…四十五分/斤,现银结算二百三十五两。”

    话音落下。

    古宝权以为自己听错了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