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37章:一人攻城-《君王从此不早朝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赵宗良向身侧的亲卫沉声询问道。

    那名被询问的亲卫只能默默都低下头,不知该如何回答自家侯爷。

    “本侯绝不会投降,你们谁要离开,随时都可以走!”

    定国侯回过头,双目中射出逼人的寒光,冷冷扫过身后众人。

    目光所到之处,所有人都不由自主的低下了头,不愿和定国侯的目光对视。

    “侯爷,势不可违呀!”

    缥缈剑派的一名长老站得笔直,虽然只是将目光移到城下,也不想看到定国侯那坚定的神情。

    有一个人带头,其他人也就开始动摇了。

    渤海城已经苦苦守了一个多月,而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中,燕国直接陷入崩坏。

    偌大的王朝,现在只有两座城池还在燕国守军中。

    王朝奉养的世家宗门在最关键的时刻竟然选择了作壁上观

    “是呀,侯爷。这样苦守下去没有任何意义了。您要给全城的百姓考虑呀!”

    一名世家的族老叹了一口气,劝谏道。

    “你,你们,都想要投降不成?”

    定国侯颓然地靠在城墙上,整个人都开始虚脱了,声音也变得有些虚浮和干涩。

    虽然城头上有不少武者都是定国侯府培养,但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候,他们还是选择了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。

    当然,渤海城一直处于封闭的状态,城中的武者目前还没有得到乾国朝廷颁布的“山河林事”。

    “侯爷”

    “侯爷”

    “......”

    大家虽然有着各自的想法,但定国侯世代镇守渤海郡,在众人心中的威望还是极高。

    因此,大家还是将最终的决定权交到定国侯赵宗良的手中。

    城外,乾国大营连城一片。

    大皇子坐在马车中,双目失神,抬头看了一眼不远处的渤海城。

    他是第一次来到渤海城,看着这座雄厚而残破的城池,无奈的摇了摇头。

    在得知父皇驾崩的消息之后,大皇子陷入惊慌之中,当更多的消息陆续从乾国传来的时候,大皇子从惊慌变成了惊恐。

    乾皇竟然是在庐阳州驾崩,那可是庐阳侯封景然的地方。

    最终,大皇子得出了一个可怕的猜测,封景然弑君,只是为了向吴王表明自己的决心。

    随后,他接到了朝廷的旨意,让他押送燕国所得的各类珍草和天材地宝返回乾国。

    当时,回京都和留在燕国南方,和太子一同携手与朝廷分庭抗礼。

    沉思了许久,大皇子最后还是决定北返。

    进入北大营之后,得知南州三卿侯也率领大军再次来到渤海城,大皇子沐浴梳洗以后直接前去拜访。

    虽然梳洗打扮一番,但长期的煎熬和疲劳还是让他显得有些憔悴。

    大营中,正中的位置空着,左右两侧各有五张圈椅。

    左边上首位置坐着三位卿侯,右侧首位则是一身淡黄锦袍的大皇子,与大皇子隔了一个位置,坐着如今吴王府的新贵,陆中梁。

    陆中梁下首位置,是一名身穿甲胄的中年将领,国字脸,留着短须,目光炯炯有神,但此时却异常紧张,正襟危坐。

    其余的位置全部空着,虽然大帐中还有十多名武将,但没有一个人敢出声,只能分别侍立在两排座椅之后。

    “三,三,…吴王现在在何处?”

    大皇子喝了一口杯中灵茶,感觉整个身体都得到了滋养,关心的询问道。

    众人同时将目光都落在陆中梁身上,在场所有人都十分关心吴王的踪迹。

    渤海城久攻不下,大家都担心会遭受吴王的雷霆之怒。

    “大殿下。”

    陆中梁双手握拳,朝着大皇子拱了拱手,然后又朝着对面的三位卿侯拱手行礼,继续道,“三位侯爷。王爷的行踪,岂是我一个做属下的可以过问。”

    见到众人凝重的神情,陆中梁放松语气道,“不过诸位放心,王爷也知道渤海城的实际情况,不会责怪大家。”

    说道最后,陆中梁特别看了一眼自己下首位置的将军,给了对一个宽慰的眼神。

    国字脸的将军正是统帅十万大军围困渤海城的主帅,方平明。

    与陆中梁一样,都是禁军亲卫出身。

    方平明听到陆中梁宽慰自己的话,眼中也带着感激的神色,微微点了点头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