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37章 输给了一个孩子-《大国实业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还没到下晚自习,那个人形机器人就改造好了,被送到了教室门口等着杨思远。

    杨思远次日早上故技重施。

    机器人又跟丢了。

    董庆军总结了一下,应该是树林中气味太杂。松脂的气味本来就很浓烈,再加上各种动物、花果和腐烂东西的气味。

    其实还是传感器的精度不够高。

    他深感受辱,求助于研究院。

    研究院听说他们研发这么久,集无数项最先进成果于一身的机器人竟然被一个小女娃娃给打败了,也很生气,召集各个所领导开会。

    材料所说应该用纳米材料气味传感器,再结合多种传感器,进行反复校验。

    IT部门说,算法太落后,应该加上卷积神经网络,让机器从大量的气味数据中自动学习气味的特征和模式,提高气味识别的准确性和追踪的效率。

    几个研究所花了几天对机器人升级,再次派给了杨思远。

    这一次杨思远自己虽然能甩掉机器人,机器人最后还是能找来。

    再往后,在树林里都甩不掉机器人了。

    因为机器人经过两三次,已经更新了策略。学习到了在树枝和树干间跳跃,远比穿过灌木要快的策略。

    这场追与逃的闹剧现在已经演变成,找人形机器人与使用者的攻防战了。

    孩子们兴奋得不行,都帮杨思远出主意,下一次怎么摆脱机器人。

    本来不太熟的同学们,迅速团结在一起,还吸引了其他班甚至各个年级的“能人巧匠”。

    下课后都聚在各种实验室里面讨论,弄来元件,自己做设备。

    大人们也都等着杨思远再出招。

    有老师问顾展颜问要不要干涉。

    顾展颜回答: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。我们总逼着他们学物理,学化学和数学。现在他们为了对付机器人,连编程,电子、机械都学上了,还锻炼了头脑和动手能力,多好了,不要阻止,只要求他们上课不能弄,不能扰乱正常的上课秩序。”

    李文军还要求所有成年人只可远观,不可插手,以免干扰了“测试”结果的真实性。

    其实,这更像是新生一代跟老一代的技术对抗。
    第(2/3)页